各单位: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评选工作的通知》(本字〔2019〕130号)精神,学校组织了2019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本次评审共收到申报项目39项,经经过专家评委评审,评选出特等奖6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具体名单见附件。
 学校将对获奖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颁发荣誉证书,获奖结果以中央教改专项后补助绩效的形式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下发学院。
 附件:2019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50net永乐高
 2019年10月30日
 
 
 附件
 2019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单位  | 
    获奖等级  | 
   
   
    1  | 
    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廖桂生、邓成、刘靳、孙肖子、苏涛、翟会清、韩冰、刘淑芳 、董春曦  | 
    电子工程学院  | 
    特等奖  | 
   
   
    2  | 
    面向行业自主创新,核心能力评价引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研究与实践  | 
    崔江涛、王泉、杨力、付少锋、赵岩松、权义宁、裘雪红、王小兵、陈龙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特等奖  | 
   
   
    3  | 
    “三全”并举构建面向新工科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李晖、杨超、马建峰、陈晓峰、张美茹、李兴华、张宁、张跃宇,张俊伟、栾浩、杨寒、耿朋  |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 
    特等奖  | 
   
   
    4  | 
    传承红色基因的大学生价值引领体系构建与育人实践  | 
    李刚、夏永林、刘建伟、肖嵩、周燕来、傅超、季庆阳、秦明、陈鹏联、程霞、李洁  | 
    马克思主义学院、50net永乐高、党委宣传部  | 
    特等奖  | 
   
   
    5  | 
    研究生“三好三有”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秦荣、杨银堂、霍学浩、付凯元、张海战、史耀媛、杨坤、豆谊博  |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 
    特等奖  | 
   
   
    6  | 
    一纵一横,三提升两助推,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 
    肖嵩、石光明、朱伟、赵岩松、刘毅  | 
    创新创业学院  | 
    特等奖  | 
   
   
    7  | 
    通信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供给侧“三横三纵”体系构架实践探索  | 
    顾华玺、肖嵩、张君博、李靖、魏雯婷  | 
    通信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8  | 
    新时代示范中心内涵建设与实践  | 
    周佳社、王新怀、邓成、徐茵、石光明、许辉、张媛媛、刘洁怡、李要伟、吕汶  | 
    电子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9  |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一流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李团结、朱敏波、梁玮、仝勖峰、陈永琴、韩宁、高宏伟、王飞  | 
    机电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10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邵晓鹏、周慧鑫、曾晓东、杨威、林波、王晓蕊、张建奇、李庆辉、孙艳玲、韩亮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11  | 
    基于“数学+”“+数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新工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刘三阳、马建峰、朱明敏  | 
    数统与统计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 
    一等奖  | 
   
   
    12  | 
    线性代数在线资源建设与应用  | 
    高淑萍、杨威、李隐峰、吴晓鹏、宫丰奎、陈建春、王剑  | 
    数统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经管与管理学院  | 
    一等奖  | 
   
   
    13  | 
    教育信息化理念下以新文科涵养人文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 
    马得林、肖嵩、赵卫国、史耀媛、陈元龙、朱佳宁、董永强、张斯珉、穆宏浪  | 
    50net永乐高  | 
    一等奖  | 
   
   
    14  | 
    基于听理解障碍诊断平台的大学生英语听力训练模式  | 
    燕浩、刘会霞、冯延琴、杨荣丽、艾福旗、李文兰  | 
    外国语学院  | 
    一等奖  | 
   
   
    15  | 
    以通识拓广度,以广度蕴深度的国际化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刘静、张希颖、郑晓梅、曹静、孔难难、刘文博、张美茹、李伟嘉、高新波  | 
    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部、50net永乐高  | 
    一等奖  | 
   
   
    16  |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刘刚、冯磊、黄云、李靖  | 
    通信工程学院  | 
    一等奖  | 
   
   
    17  | 
    多维教学联合新模式研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 
    方敏、柴慧敏、黄伯虎、陈龙、李晓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18  | 
    从“教、学、用、考”方面加强制图课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许社教、杜美玲、张建国  | 
    机电工程学院  | 
    二等奖  | 
   
   
    19  | 
    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杨西惠、许社教、张爱梅、张英、刘波、丰博  | 
    机电工程学院  | 
    二等奖  | 
   
   
    20  | 
    “头雁领航”——新生教育培养改革与实践  | 
    林波、田宪、陈海涛、刘天航、马富强、刘昕玮、王晨辉、史公鹏、傅超、金阳群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二等奖  | 
   
   
    21  | 
    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杨威、高淑萍、辛红、黎娜、周慧鑫、李兵斌、李仁先、秦翰林、王琳、李欢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二等奖  | 
   
   
    22  |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泛函分析研讨启发式教学方法实践  | 
    杨有龙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二等奖  | 
   
   
    23  |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 
    朱佳宁、陈元龙、马得林、韩伟  | 
    50net永乐高  | 
    二等奖  | 
   
   
    24  | 
    利用教改优势,弘扬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类通识课程的信息化改革与创新  | 
    潘明娟、张向峰  | 
    50net永乐高  | 
    二等奖  | 
   
   
    25  | 
    建设智能教育型的大学英语金课  | 
    陈万庆、杨跃、马刚、张国良、马琪、任静、赵小溪  | 
    外国语学院  | 
    二等奖  | 
   
   
    26  | 
    面向“四位一体”,构建“教·练·赛”深度融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与实践  | 
    于少勇、金玉柱、白光斌、齐欣、夏锦民  | 
    体育部  | 
    二等奖  | 
   
  
 
 (按获奖等级和学院次序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