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2017届本科毕业生“相约校长”座谈会在南校区举行,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与27名来自各个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共叙母校情结、分享成才故事。在3个多小时的交流中,现场洋溢着浓厚、热烈的气氛,情感交融处先后响起十余次掌声。
郑晓静指出,80多年前西电靠半部电台起家,在新时期西电要开拓发展、再创辉煌,核心是要培养具备大眼界、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更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她寄语2017届毕业生要牢记当代青年的使命,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努力成长为行业开拓者、创新引领者和社会奉献者;要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坚强中不断成长,勇于克服困难,即使失败也要勇敢再爬起,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展现出西电人的精神风貌,成就每一个出彩的中国梦。
座谈会上,毕业生代表畅谈回顾了自己大学四年的成长经历,逐一发言并感谢学校和感恩老师的悉心培养,并结合自身成长,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改善、信息沟通以及文化建设与引领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已被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录取的通信工程学院邹汝嘉分享了从大二刚进入实验室“科研菜鸟”到与外籍教授进行学术研讨,并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全英文SCI论文的经历。他表示,大学四年,西电教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精神财富,要继续传承西电精神,毕业后坚决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发展。
国防生杨瑞谈到,日前东方时空栏目报道了我校11级国防生赵家彩驻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甘巴拉雷达站的事迹,想到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驻守着西电的校友,自己感到国防生的身份无比神圣,他表示自己也即将毕业,无论是分配到祖国的边疆保家卫国,还是到科研院所钻研学术,都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母校增光添彩。
“非常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和民族政策的帮助,我才能来到西电完成我的大学梦。今年我十分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即将离开美丽的校园回到新疆,我会时刻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微电子学院维吾尔族共产党员艾合麦提尼亚孜·艾麦尔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因家庭经济困难、基础薄弱,在入学初险些面临濒临降级,经过学院、老师和辅导员的悉心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最终顺利完成学业,已有陕西动力集团、中国通信等三家单位发出录用通知。
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也门留学生海勒姆难以掩饰自己能够参加“相约校长”毕业生座谈会的激动之情:“读高中时,在一位中国的老师的介绍下,我远离家乡来到西电求学,西电的很多老师和同学让我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四年是我人生最美好、最难忘的四年。也门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毕业后我打算进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部门,成为中也两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使者。
电子工程学院的许巍结合自己在大学阶段创新创业的经历,畅谈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从给传统企业开发软件到自主研发在线英语口语教学手机APP,在创业过程中的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再尝试,让我积累了经验,收获了成长,这都将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郑晓静认真倾听了毕业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汇报,并与大家进行交流。她指出,从每位同学的发言中了解到大家精彩的大学生活,感受到青春洋溢、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从同学们的成长收获中也折射出学校这几年发展变化,为同学们通过四年的学习实践,逐渐走上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我发展的成长之路而高兴和欣慰。她强调,一是要把优秀毕业生的闪光点和典型示范辐射到全校师生,辐射到校内校外,辐射到国内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和鼓舞西电学子争做行业引领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要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育人育才的全过程,围绕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努力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项工作做到更扎实、更细致、更到位。三是要用“西电精神”培养学生,以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和精神的升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实现全面发展。
部分毕业生代表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赠送学校作为纪念,以此表达对母校的感恩和感谢。学生工作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