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新闻网讯(通讯员 段宇)“他们不光在分享自己的故事,而是通过心灵的历程告诉我们:能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拼搏,是最大的幸福。”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学生张宁说。
6月4日下午,学校第二期“传承西电精神 筑就青春梦想”西电精神故事分享会—“青春的使命”访谈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蒜泥”公司创始人杨少毅、“十佳大学生”李欣、“自强自立大学生”孙佳强与“见义勇为好青年”温旭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和生活感悟,让到场的300多名同学深受启发。

已经入选央视《中国创业榜样》全国训练营、曾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二等奖的杨少毅,结合他创办“蒜泥”公司的历程讲述了他的奋斗故事。 “一个科学工作者最应该具有的两个特质就是智慧和耐心,科技创新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杨少毅对制作机器人有狂热的兴趣,这种狂热从本科阶段一直延续到了研究生阶段,并将这种狂热职业化。他觉得机器人可以作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隔阂。他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上要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要将基础知识打牢,这对于今后在科学研究方面都是十分受益。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李欣曾被评为学校“十佳大学生”,她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在国际数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在谈到参加实践活动对于一个人的帮助时,她也曾在初入大学时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她说:“在参加学生实践活动中可以不断锻炼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信心。这对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因此她建议同学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一点,只要你想做,就会挤出时间来完成。”当被问及自己曾经参加过的志愿服务活动时,李欣说“能够为公益事业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只有经历过,你才算拥有,只有坚强过,你才会永不退缩。” 曾被评为学校“自强自立大学生”、多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孙佳强,从小便远离父母,与外公生活在一起,回忆起在中学阶段求学历程中,他说:“因为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每周末从学校回家都要徒步行走20公里,而这一走就是6年。”“从小和外公长大的自己从儿时就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并且学会了照顾家人。”现场的每一位同学都被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响起阵阵掌声。
曾被华商报报道,不顾自身安危、曾五次下井营救落水儿童的机电工程学院温旭,在回想当时下井救人的场景中,他说“当他看到孩子的母亲在井边上跪地作揖,哭喊着求人救她的孩子时,我就什么都不想了,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前去营救,并且对父亲说,如果我不做这件事,我会后悔一辈子!”而在被提问到是否会继续将这种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做下去时,他说:“一个人越成长,他的责任感就越大,就会越有勇气。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还会继续!”
据悉,西电精神故事分享会共分为“红色传奇”“奋斗的力量”“青春的使命”三个篇章,此次活动旨在激励同学们向身边的青春榜样学习,感受榜样的正能量,以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积极传承和践行西电精神,传承优良的校风、学风,保持向善、向上、向真的心态,树立“校荣我荣、我荣校荣”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团结、和谐、包容、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