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net永乐高
工作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诚信教育月|第3期、大学生理财与个人信息保护

发布时间:2020-05-26 14:36:32来源: 点击:

编者按:第二期我们一起了解了有关大学生网贷的法律风险和套路贷的知识。那么第三期,我们将给大家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我们的理财意识和能力等一部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从日常生活培养理财意识?

1、勤俭节俭持重当先

大学生遵守的理财原则应为勤俭节俭、持重理财。在收入方面要进行严格管理,不与人攀比,不爱慕虚荣,养成节俭的可贵品德。在投资方面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有闲置资金能够适当学习投资,但必定要留神危险。

2、关注对账单慎用信用卡

使用信用卡的大学生可从关注账单开始。只有开始关注自己的账单,就可能有所创造。对账单应集中管理,以便于分析,有时间的话应入手列出汇总表格。一方面能够视察自己的消费行动;另一方面可视察是否产生本钱用度,即产生本钱,同时学习了解信用卡的计息方法,尽量防备不重要的支出。

3、开源节流,积极参与实践

大学中的收入来源一般是来自于父母给的生活费、奖学金收入等。其实,大学生不妨从这个阶段开始就做好开源节流的准备,可以利用假期周末或者课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兼职或实习工作,一方面是为今后找工作累积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有一些额外的收入。

4、学习金融常识,了解理财工具

首先就是要意识和了解投资工具。如果是金融相干专业的学生,或是筹备未来从事金融领域工作的学生,可联合学业课程进行系统学习,联合书本常识视察市场行情。其余专业的学生可在业余时间学习投资工具的基础常识,参加相关的讲座,从基础常识入手,熟悉其特点与方法后可利用自己的闲散资金进行实际领会。

5、参与理财圈子

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中,我们都有很多途径可以找到一个聊得来的理财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你能了解到诸多关于投资市场的动态行情,学习他人的理财经验和技巧,还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将来正式投资理财也可参考值得信赖的朋友的意见。

大学生理财产品的选择及分析

一、经济的来源

大学生获得经济来源的方式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目前76.19%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其余几个来源渠道所占比例较小,例如打工,贷款等。

二、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都倾向于银行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债券、余额宝、腾讯理财等产品;当然,还有少部分同学比较倾向于保险、股票、贵金属。

下面推荐几款理财产品

1.银行储蓄

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大学生而言,银行储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理财之道,既可以帮助我们改掉不良的消费习惯,同时还能积累一笔可观的资金。

2.余额宝类产品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们,本质上都是货币基金,虽然目前收益都下滑至4%左右,但是门槛低、流动性强,很适合学生一族。

3.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约定每月的扣款时间和扣款金额,届时银行会从指定的账户中自动扣款,用于申购基金。基金定投是一种长期投资方式,每月定投金额可低至100元,对于大多数没有时间研究市场,也没有足够的金额投资的同学来讲,基金定投很适合选择。

按照基金的波动和收益情况来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以及指数基金最适合定投。但从风险上看,以上三种基金的风险也更大。

4.P2P网贷

P2P网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投资模式,投资门槛通常为100元到1000元,投资收益一般在6%-10%左右,比较适在校学生以及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但是P2P网贷平台良莠不齐,选择一家正规的平台很关键。我们可以从其成立时间,注册规模等方面对平台进行详细了解;明确P2P平台的信用审核体系是否完善,是否充分掌握借款人的信息。

大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泄露

2017年,长沙某大学在公示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时,除了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学号外,还公布了完整的个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号等。

2018年,江苏某大学出现大面积学生身份信息泄露,或被不法企业用于偷税漏税。据统计,有2600余名学生的身份信息遭到泄露。

2019年,随着个税的新法规实施启用,在校学生身份信息被企业盗用,拿来偷税漏税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仅在新年第一周,上海就抓捕了三名盗用学生信息犯罪嫌疑人。

二、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

(一)线上安全

不要随意提交个人信息

很多人的隐私通常是自己无意中泄露出去的,不要轻易在网站或者APP上提交自己的信息,除了政府、银行、大企业等比较有公信力的网站,其他网站或程序最好都不要提交自己的真实信息。在非必要时,不要在任何网络上留下个人信息。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个人隐私。

社交媒体隐私设置

检查你的社交媒体中的隐私设置是否完好,为所有社交媒体账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使用多种条件的身份验证。

谨慎授权

尽量避免使用授权登录的方式来登录网站。警惕陌生人的讯息和好友请求,不要随意点击不认识的人发送的链接,在必要时验证对方的身份。

保持更新

阻止不信任的应用程序的安装。经常注意更新系统补丁。

(二)线下安全

一般情况

管理好含有隐私的物品,不随意向别人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对陌生人保持警惕心。

信息销毁

外卖单、快递单留有你的电话及姓名,在丢弃的时候对这些信息另行处理,及时销毁。

捍卫权益

不去故意、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当自己的隐私受到侵害时,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已经发生,但愿各方引以为戒。呼吁各位同学,在保护自己隐私的同时,也不去侵犯他人的隐私。

文案:梁晋阳

责编:王朱丹 谷丰登

责任编辑:书院

关闭